网络时代如何读书

话说十六年前,我在俄罗斯笔会中心那座摇摇晃晃的小木楼里,结识了两位诗人:布兹尼克(Михаил Бузник,1947)和凯德洛夫(онстантин Кедров,1942)。今年暮春的一个傍晚,我们三人坐在凯德洛夫家的木椅子上,就着苦涩的红茶和香甜的饼干,透过那扇高大的落地窗,欣赏莫斯科的夕阳,看余晖倾洒在广场的普希金雕像上。
布兹尼克不喜欢人称他诗人。他说他只是交际家,这辈子四处交友,有感即写...
诗人涅克拉索夫(1821-1878)被列入一百位俄罗斯经典作家。他的诗作,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中译本,大多数中文读者读到的是魏荒弩和飞白先生的译文。中国读者知道最多的,莫属涅克拉索夫的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这是俄罗斯第一部以平民百姓为主人公的文学艺术作品。 涅克拉索夫出生在俄国波多尔斯克省的贵族之家。他父亲是帝俄军官,母亲是农奴主的女儿。父亲生性专横严酷,家中气氛压抑沉闷,涅克拉索夫跟着妈妈...
俄国作家普宁(1870-1953)的小说和诗歌在中国读书界走俏也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普宁在文学上有天赋,一九零一年,普宁便获得普希金文学奖。俄国大革命爆发后,普宁先是逃往君士坦丁堡,后又侨居巴黎。他一生写俄罗斯故事,一生都在发现和赞美漂亮女人。普宁说,真爱可遇不可求。普宁心目的美女标准是,双眸黑又亮,睫毛如蝶翅,红晕初上腮,肌肤如凝脂,纤手若柔荑,玉峰粉腿长.....最终,普宁在法国巴黎结识比他小三十岁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