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耶夫:没做好心理准备

八十年中期,中苏关系虽未正常化,但是苏联文学在国内却很有市场。那是一个纯粹的文学时代,常有苏联作家代表团来访,而且团员都是知名作家,苏联军旅作家瓦西里耶夫也在那些年里访问过北京。他那时已经六十出头,虽银丝满头,但精神矍铄,深色宽边眼镜后面目光深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所到之处均发表精彩的演讲,签名赠书的姿态更是潇洒。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常被鲜花、掌声和欢呼声淹没,所受到的礼遇稳超当年泰戈尔访华。瓦西...
八十年中期,中苏关系虽未正常化,但是苏联文学在国内却很有市场。那是一个纯粹的文学时代,常有苏联作家代表团来访,而且团员都是知名作家,苏联军旅作家瓦西里耶夫也在那些年里访问过北京。他那时已经六十出头,虽银丝满头,但精神矍铄,深色宽边眼镜后面目光深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所到之处均发表精彩的演讲,签名赠书的姿态更是潇洒。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常被鲜花、掌声和欢呼声淹没,所受到的礼遇稳超当年泰戈尔访华。瓦西...
诗人纳博科夫(Владимир Набоков纳博科夫曾在圣彼得堡田尼舍夫贵族学校(Тенишевское училище纳博科夫移民欧洲后,曾在剑桥大学受教育。他上学期间用俄语写诗,还在剑桥大学成立斯拉夫协会,推广俄国文学艺术。1922年,纳博科夫定居柏林,他在移民的前几个月,用纳博科夫-西林(Набокова-Сирин)。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护卫鲁任》(Защита Лужина)、《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