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991年春我动身去苏联之前,就在北京听一些跟苏联有关系的老人讲起莫斯科的北京饭店。曾几何时,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北京饭店,曾是苏中友谊与合作的象征。我想,对于中国旅行者来说,北京饭店应是莫斯科仅次于克里姆林宫的必访之地,因为它确实有奇特与不凡之处,也见证了一段中苏两国不寻常的历史。
 
北京饭店建成于1956年,那时中苏两国正沉浸于“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是永远的兄弟”深情厚谊之中。浓烈的苏中友好之酒陶醉了两国人民,苏联领导人决定在莫斯科建造象征苏中友谊的建筑,选址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花园大道5号,取名“北京饭店”。
 
进过严格甄选和苏共中央批准,切秋林成为北京饭店总设计师兼总建筑师。切秋林经过反复权衡,将北京饭店设计成苏联后古典主义风格的“斯大林式”建筑。切秋林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是个老红军。他师从列宁墓设计者、苏联科学院院士建筑大师舒谢夫,是舒谢夫工作室成员。切秋林由于出身好,会搞关系,业务也不错,深得斯大林赏识。1945年至1949年期间,切秋林被斯大林任命为莫斯科市总建筑师。今天我们在莫斯科旅游时所见到的所谓“斯大林式建筑”,基本都出自切秋林之手,他想把北京饭店建成莫斯科一座豪华型酒店,并将它设计为11层楼的大厦,顶楼是总统套房,房间高6米,殷红的纯羊毛地毯,配有气派豪华的水晶灯。
 
但在苏联和俄罗斯百科全书中,均没有注明北京饭店的修建动工期,只有竣工期。这颇令笔者狐疑,细查历史,仅得知这座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便已动工,但是那时肯定不叫“北京饭店”,莫非切秋林所建北京饭店仅是在原址上某个工程的重新设计或改造?其实原地以前另有所建?
 
88岁的莫斯科学者耶廖缅科是北京饭店竣工的见证人,他告诉我,北京饭店1956年竣工,1958年经国家委员会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但苏联媒体均未予以报道。耶廖缅科由于没有查到历史档案,只能根据其所掌握的解密档案分析:其一,根据莫斯科市档案馆部分解禁卷宗显示,北京饭店占地属于苏联克格勃和内务部,原本计划在此修建克格勃高档办公酒店。众所周知,克格勃在经费使用等诸多方面都有特权,所以倘若不是后来苏共中央特批在此建造北京饭店,这里拔地而起的就是一座苏联秘密警察酒店;其二,北京饭店竣工时,中苏关系正走向破裂,1958年饭店投入使用时,中苏已闹翻在即,莫斯科媒体无法正面报道这座纪念伟大友谊的饭店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北京饭店占地属于苏联克格勃和内务部,所以后来北京饭店的一些员工,包括中餐厅使用的服务员,有些也是克格勃和内务部的秘密警察。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绝密》周刊透露,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莫斯科北京饭店的各个角落里,都装满了窃听器和摄像机,来者隐私,一览无余。
 
据苏联克格勃解密档案记载,北京饭店修建之前,1939年在其原址上所修建的正是克格勃前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个综合办公区,其中包括克格勃办公楼和国家内务部工作人员专属酒店。这就回答了前面的问题,即切秋林所建的北京饭店,原址是克格勃办公大厦。原苏联内务部的一位老红军回忆说,1941年夏季,大楼已经搭建出4层楼的框架,6月22日苏德战争突然爆发,大楼被迫停工。战后,苏联在1946年组织数十万德军战俘和苏联劳改人员参加莫斯科重建,北京饭店原址上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综合办公区也在建设之列。当时建成的部分,主要是大楼右侧主体。建成后,国家正式交予已经易名为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的秘密警察机构使用,该建筑职能为酒店。根据笔者的现场考证,右侧部分一楼的部分场地,恰是上述1956年开业的北京饭店中餐厅。而后来建成的,面对莫斯科花园环路的左侧部分,国家批给国家警察机构使用。
 
那时来北京饭店就餐的顾客,经常可以见到西服革履,面色严肃的人从一楼写着“工作重地,闲人免进”的地方出出进进。耶廖缅科老人说,那些人是克格勃工作人员,他们都剃着短发,目光机警,午餐时间不会光顾中餐厅,最多就在一楼小卖部买几片面包和一杯红茶充饥。2000年后,在北京饭店常年包房的商户告诉我,他们也常在一楼大厅见到这样的人。
 
现实中,很少有人去过北京饭店楼上的克格勃办公区。前克格勃上校普罗斯库林说他因为工作关系去过。他说,办公区的结构已经不是客房式的标准间或者套间,而是开放式的军营式大开间,它一方面满足了克格勃机关干部办公需求,另一方面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克格勃干部前来莫斯科出差,提供住宿的方便。当然,克格勃招待所的档次较多,会根据军衔和职务分配房间。前面已经说过,顶楼总统套房的顶高6米,纯羊毛地毯,豪华的水晶灯甚为奢侈,高级干部来了,也可以临时占用。
 
切秋林设计的北京饭店高为11层楼,而斯大林式建筑的特点就是楼上有楼,难怪我在其他苏联建筑资料中,发现有提及北京饭店15楼的事情。莫斯科市档案馆资料中这样记载:“饭店工作人员按规定不得擅自前往饭店15楼,若因公务需要,则应在克格勃工作人员陪同下,并持通行证前往。”相对而言,前往11楼总统套房就容易的多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手续,只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一楼大厅部署了更多的保安,访客乘电梯上楼也不那么随便,都得经过严密盘查。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