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话说顺治七年(一六五〇年)乌扎拉村之战结束后,俄军继续沿黑龙江东进,直抵呼玛河。该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大白山,黑龙江上游西南部。当地达斡尔部族称之为“库玛尔”河,汉语意为“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呼玛河流域乃富庶之地,河中水产珍稀,两岸林木茂密。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年),哥萨克武装在呼玛河河口修建寨堡,首领名叫斯捷潘诺夫。此人非等闲之辈,年方三十,身强体壮,懂得构筑防御工事和使用火炮,在哥萨克军队享有威望。那年,斯捷潘诺夫率兵进犯黑龙江流域北方少数民族部族,达斡尔和达切尔部族民兵奋起抵抗,终不敌斯捷潘诺夫,遂请求清廷派兵制敌。清廷决定对盘踞在呼玛、雅克萨和尼布楚的俄军进行武力驱逐。谁知,未等清军动手,斯捷潘诺夫竟先下手,突袭松花江下游驻扎三千清军的兵营,俘虏清军兵士,抢夺武器弹药,烧毁军港舰船,最终迫使清军后撤。哥萨克突袭得手后并不恋战,向南部遁去。清廷被激怒,东北边陲最高权力机构宁古塔下令剿灭俄军。时值年初,大雪纷飞,清军派兵千余人,直扑斯捷潘诺夫盘踞的呼玛寨堡。清军主要武器装备除冷兵器外,还有火绳枪若干,十五门火炮以及充足的火药和炮弹、燃烧弹和火箭。攻城设备有梯子、铁钩、木制和皮质盾牌、移动掩体和装甲马车,但清军的弱项是当时粮草不足,难以支撑持久战,不过他们仍士气高涨,冒雪行军,沿途,达斡尔和达切尔民兵九千余人也携大刀长矛加盟,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人数竟达万余众。
斯捷潘诺夫麾下哥萨克兵士五百一十人,火绳枪充足,但大炮只有三门,他们所建呼玛寨堡可谓易守难攻。他们花了两个月加固寨堡防御,堡外加固和增高了围墙,墙上开了两排射击孔并修建了瞭望塔楼,墙内填满岩石和泥土且牢牢夯实。呼玛寨堡被四米多宽的护城河环绕,河边戳着尖刀般的拒马桩,周围布满锋利的铁蒺藜。呼玛寨堡四面环山,黑龙江和呼玛两河流经寨堡,俄军扼守着大兴安岭咽喉这条唯一陆路通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月十三日,清军抵近呼玛寨堡附近,清晨部队走出山林,军旗猎猎,鼓号齐鸣,开始排兵布阵。清军首先活捉了林间伐木造船的二十多名哥萨克,寨堡里的俄军见状出城突袭,企图救回战友,均被清军枪炮打回,之后,清军又悉数将战俘砍头示众。清军还切断了为寨堡送水的水渠,在距围墙九百米处四面扎营,将寨堡围得水泄不通。三月二十日,清军各炮营在距敌寨堡三百二十米处架炮,猛轰寨堡,其中一炮营还将大炮架在山崖上轰击。不久,清军又将炮兵阵地前移一百五十米处再轰寨堡,同时发射火箭。但见寨堡火光处处,黑烟四起。二十四日,清军吹响进攻号,清军和民兵从四面八方涌来并试图破城,他们虽巧妙地避开拒马桩,却被铁蒺藜刺伤了腿脚。就在清军和民兵冲击放缓的当口,寨墙上的哥萨克排枪齐射,大炮轰鸣,清军和民兵伤亡惨重。于是,清军大炮不留死角,密集轰击寨堡纵深,毙敌无数。战事延宕至四月,清军发生粮荒,只得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将没用完的火药、炮弹和火箭沉入江河。六月,哥萨克也发生粮荒,被迫放弃呼玛寨堡,退守它城。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