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络和手机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我更关心的是,它会颠覆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天赐属性吗?
前不久,我读到英国媒体在反省数码时代,信息和技术对人类心灵的毒杀,颇有同感。同时,我也读到不少读者的评论,看来在信息和技术时代,人们得到的越多,失去得也愈多,我们在是否正负抵消中,仔细论证过生活的质量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对21世纪的人至关重要。
我一向在使用手机和网络问题上与人有争,尽管我也是一个网络和手机使用者。我主张用得越少越好,因为我不希望手机和网络,变得越来越像我们肉身上的器官,似乎离开它们,我们就感到恐慌,我们就会失去这个世界,变成残障人士,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很快将彻底抛弃。我以为,这就是信息和技术对人类心灵最严重的毒害和扼杀。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和手机是个坏东西,至少它们是心灵杀手或者帮凶。

1


        网络时代通信语体的直白和简洁程度,极大地超过了当年大字报语体的犀利程度。如今,人们在网上不再友善而理智地探讨和商榷问题,更喜欢言辞激烈的争论和淋漓尽致的抨击,讲话愈加无遮无拦,直截了当,甚至尖刻毒辣。我不寄望于实名制后的微博能多少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当人类被技术异化之后,就在网上掀起了一场文化革命,让文化传统实质的回归变成一个更加遥远的梦。

 2


        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当代人知识结构支离破碎特征凸显,这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网络是一个非理性世界,一个碎片化世界。一首歌曲,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本名著,它们在刹那间被切换、倾听和阅读,阅读者的大量时间因为碎片式的阅读而化成为碎片。这种非系统阅,非理性阅读,使得我们的心灵和情感也在瞬间的信息交替中碎裂——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网上浏览的时间越长,他对对信息的反应就越麻木,人在麻木状态下的阅读是无意义的。于是,网络浏览变成了当代最走马观花的和麻木不仁的阅读方式,并培养出一个庞大的浮躁阅读族群。

 3


        过去,我们读书写字的时候,凡需引经据典,有拿捏不准之时,就去翻阅词源,请教辞海等工具书,这样做,既尊重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益健康。可现在呢,大家都求助于搜索引擎!我担心,这么容易的查询,这么便捷的请教,这么强烈地依赖搜索引擎,使得我们离老年痴呆症不远了。

 4


        中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石枕川教授,是我大学的恩师,他虽已随故去多年,而其音容笑貌都留在纸上——他生前给我写过很多信,我说的是,写在信纸上,用信封装起来,贴上邮票,寄给我的那种信,而绝不会是电子邮件。我虽然半生戎马倥偬,生活飘忽不定,但他的信件我都保存着。那些纸上有他轻轻的笑声,有他抑扬顿挫的演讲,有他湖心摇奖搅动的微波,也有他在校园杨树林里的足音,还有他紧缩的双眉和马合烟的味道……我想,他若活着,我们还会通信,而且依然是纸质的——因为只有那上面的笔迹是我们的心迹。

 5


        我渐渐地不读报了,像俄罗斯作家库普林小说《石榴石手镯》里的那位俄国贵族一样,嫌油墨(现在已不是油墨印刷,依旧很脏)会弄脏手指,而且翻页开合不方便。甚至即使读旧书,也希望在能找到网络版。真糟糕,不知不觉,我也对网络阅读有依赖了。
 
        6


        前不久,我在南方出差的时候,亲眼目睹朋友的孩子在老师的辅导下研习书法,我登时感慨良多。这不仅因为我也是书法爱好者,书写者,而且也略知书道的点滴玄妙——“书法乃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信息时代,莫说书法,即使简单的硬笔写字之功,也被很多人忽略淡忘,以至于很多人“提笔忘字”。冷冰冰的键盘录入,中规中矩的屏幕显示,汉字的灵魂何在?我给乌克兰大学生讲课时说,中国书家,极讲究研读法帖,名家笔下,行云流水,飘逸有声。如读王羲之,高人可透过字里行间,清晰感知书圣的呼吸和眼神,倾听他灵魂之声。就书法而言,人们迟早要回归灵魂写字,即心笔一体,故宣纸、墨汁和毛笔不可取代。


        7


        网络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邮件是不安全的——在你阅读自己的信件之前,它们已经被你之外的人读过了。2011年,莫斯科媒体披露,著名的斯盖普俄罗斯分公司,曾把用户部分信息在未经客户允许的情况下泄露于世,这样的做法,无论是商家出于商业目的所为,还是国家特勤机构出于对信息安全监控所做,全世界无一例外,即使美国也一样。
 
        8


        网络和手机制造的另一起家庭灾难,是亲情疏离。愈来愈多的家庭成员晚饭后扔下碗筷,撒腿就跑,一头扎在了计算机上,网聊、写信、阅读和做文件,由此终结了农耕时代阖家团聚最重要的象征——全家人晚餐围桌而坐,或促膝谈心,或读书念诗;或手拉手悠闲地在大自然里结伴漫步。我们生活在网络制造的错觉里(在网上感觉不到时光流逝,所以我们经常晨昏颠倒),貌似忙碌,沉醉不归,除了忽略亲情,还拒绝家庭责任和义务,变得越来越不能担当。
 
        9


        网络游戏最杀人。不幸的是,我的亲朋好友也成为受害者,他们憧憬盖世无双英雄和虚拟世界的高手,不分昼夜地搏斗和拼杀,废寝忘食,荒废事业,损失健康。更有甚者,网络游戏彰显人性邪恶,宣扬残忍冷血,最终,玩家也把自己的灵魂献给了魔鬼。我观察发现,染有网瘾的人有个通病,即生活中,善恶莫辨,即无正义感,亦无同情心。迷恋游戏的青少年情况更糟,他们精神萎靡,性格暴躁,灵魂困顿,缺乏意志,屈从于感官诱惑,这是心灵受害的表现。此外,肉体上也遭受痛苦:精神紊乱、心理变态和性格怪僻,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后果——杀人和自杀。
 
        10


        手机使我们生活失去了精准性。手机的信息传递过于密集,事与愿违,这使得生活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我观察,手机时代之前,我们赴约,普通电话沟通之后,起身前往,如约所至是件很正常的事。手机时代来了,赴约却往往充满变数,或是迟到频频,或者干脆爽约,而且都不必担心对方空等,直接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取消约会。见面如此,生活其他方面亦然,故,手机有时是教唆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守信。


        11


        前几日写作忙,于是关机。三日后再开机,出现一堆未读短信,皆为恶骂,众人道,再不露面,我们就报警啦!蚕蛹作茧自缚,我以手机为牢。信号覆盖海角天涯,真如无形网络恢恢!
 
        12


        手机便捷,呼叫亲人,随时随地。它时刻告诉我们,亲人身在何方,情系何方。手机讨厌,我找孩子的时候,最怕听到:“您拨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或者“您拨叫的用户已关机”一类的提示语。那一刻,我幽幽的担心和默默的失落油然而生,内心充满烦乱。知道么,这每失落一次,我的心灵就会从此失去一些宁静。谁能说,失去安宁不是对灵魂的伤害?
 
        13
 

如今,很少有人用再手写电话簿子。电话联系人都存在手机里或者辛姆(sim)卡上,少则能存几百个,多则有上千个姓名。我经常懒得去记他们的电话号码了,最多记下姓名而已。于是,灾难来了: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美滋滋地输入新号码的时候,一个错误操作,一个,数十个,或者数百个名字全部删除,急死!去年搬家,我意外地找到自己1972年的一个手写电话簿子,这个名片大小的通讯录,做工很精致,还套着塑料皮,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人名和地址,我到现在还能背出上面的电话号码,更记得那些我呼唤过的人。几十年过去,我方明白,上面的名字是一笔一划用感情写下的,就像刻在心上,无法忘怀。
 
        14


         自从手机出现之后,人和人的交流就不再专注。且不说,大会小会,电话铃声,起彼伏的,人们步履匆匆,出出进进,会场内外,大家鬼鬼祟祟,接电话,发送短信,跟做贼似的,哪有几个人还专注地倾听?想起在莫斯科大剧院看歌剧的时候,迟到的人都不许进场,要等那15分钟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场。想来,这就是担心那些迟到的人会干扰大家的观看节目的心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俄罗斯的剧院秩序竟然,观众个个西服革履,裙袂飘然,演出途中连如厕者都很少,尚有几分苏联遗风。如今,剧院风尚也逐渐堕落,不仅表现在穿衣不再讲究,而且竟然也染上剧场电话病。
这还不是最坏的。春节我携妻带子去亲属家拜年,新时代了,孩子见到老辈自然不用再三拜九叩,可是老辈讲话的时候,孩子们却都在埋头捣鼓手机——他们连眼皮都不抬了,哪里还有在老者面前的谦卑和尊敬?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