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几年,俄罗斯公开了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审讯巴别尔的记录。巴别尔在法庭上说,他在三十年代的最后几年,一直埋头新书的写作,并在1938年底完成了书稿,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从事间谍行为,最后,他还请求法庭给他时间,让他将新书写完。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Илья Эренбург)曾到狱中探望过巴别尔,问他道:“你为何要接近叶若夫夫妇,用生命为代价去冒险,跟死亡做游戏呢?”巴别尔莞尔道:“我只想解开一个谜。”
 
巴别尔所说的这个谜,还与他的写作分不开。那时他已经彻底放弃了短篇小说,上面提过,他最后所写的长篇小说是《罗斯托夫的秘密警察》。而写秘密警察,不仅仅要保持一份好奇心,更要与他们接近,甚至亲近,也许这就是巴别尔想解开谜底,而去做的冒险。巴别尔为了这次冒险,宁愿以生命为代价,苏联老作家伊斯坎德尔说,巴别尔原本可以避开牢狱之灾,更不必惨遭死刑。一九三五年,他曾随苏联代表团前往法国参加“世界保卫文化与和平大会”,原本斯大林不同意他出国,但是大会主席团点名要见巴别尔和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Пастернак),斯大林无奈,为了维护苏联的面子,被迫同意他们两人前往,此事本身已经说明了苏联队巴别尔的危险态度,而巴别尔去了巴黎之后,本也有理由滞留欧洲不归,因为他母亲和姐姐那时已经在比利时定居,前妻和女儿则住在巴黎。母亲和姐姐那时确实提出想让巴别尔留下的请求,何况那时巴别尔已经红遍欧洲,法国作家罗马·罗兰(Romain Rolland) 亨利·巴尔比斯(Henri Barbusse)和德国作家托马斯·曼(ThomasMann),都极其欣赏巴别尔,假如巴别尔开口,他们也都会帮助他移民欧洲。但是,巴别尔最终也没有开口,他知道移民欧洲的费用是个天价,他和妻子彼洛什科娃根本负担不起。
 
一九三五年,巴别尔在巴黎开完会返回莫斯科,继续在《苏联建设》等媒体撰文,他还做了一期纪念高尔基专刊,歌颂他的文学教父。然而,时隔一年,一九三六年,高尔基病逝,巴别尔失去了保护神,他心中隐约感到,一场风暴迟早将临,他终在劫难逃。那时,叶若夫家的文化沙龙正红红火火,名人聚集,巴别尔与叶甫盖尼娅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不仅在家里,甚至在野外幽会,直到有一天,斯大林突然闯入了叶若夫家的名人沙龙,事情才急转直下。
 
叶若夫的同时代人说,斯大林偶尔自驾车送叶若夫回家,那天,斯大林驾到之时,叶若夫家正歌舞升平,斯大林没有打断名人的雅兴,甚至与大家握手相识,叶甫盖尼娅的美貌也比博得斯大林的赞美,他称叶甫盖尼娅是“红发天使”。有历史学家推断,说斯大林之所以微服私访,也是因为垂爱叶甫盖尼娅。假设如此,叶若夫家的文化沙龙的性质就愈加复杂了。不过,大多数人相信,巴别尔接近叶若夫家,主要是为了寻找可靠的保护伞,他忘记了一点,苏联时代的政客,哪个不是靠告密起家靠牺牲别人保全自己的?比如,叶若夫的前任亚果达(Генрих Ягода)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曾担任内务人民委员会党中央书记,他在任期间,经斯大林授意公审并枪决了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等老布尔什维克,后自己也被指控为苏联人民公敌、纳粹德国间谍、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阴谋篡权者,卷入了反苏同盟大案,结果被送上法庭,定罪枪决。叶若夫每每想起他,便浑身战栗,寝食难安。他意识到生命将尽,遂于一九三九年九月,与叶甫盖尼娅离婚,并约定永不相见。叶若夫离异后,安排叶甫盖尼娅去南方度假,叶甫盖尼娅在那里精神崩溃,服下安眠药(苯巴比妥)自杀身亡,叶若夫连她的葬礼都没有参加。即便如此,叶若夫也没有逃过一劫,他于一九三九年被捕,根据叶若夫临死前的审讯记录,他供认巴别尔和其他文化名人是外国间谍。一九四零年,叶若夫被执行枪决。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