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苏联军事情报局侦察员菲拉托夫(Анатолий Филатов)于1940年生于苏联萨拉托夫州乡下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曾参加过卫国战争,立功受奖。菲拉托夫中学毕业考上农业技术学校,那是他曾幻想做一名畜牧学家。他学校毕业后,也确实在畜牧场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他就应征入伍,并很快便进入军事外交学院深造,为进入格鲁乌工作奠定了基础。
菲拉托夫成为格鲁乌侦察员之后,第一次被外派到老挝工作,由于成绩突出,被晋升为少校。1973年6月,他又奉上峰之命前往阿尔及利亚担任侦察任务。
菲拉托夫少校就像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格鲁乌侦察员一样,也有其掩护身份,那就是苏联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翻译,菲拉托夫实际上负责使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来往国际信函的翻译、阿尔及利亚公开出版物信息整编和为大使馆购买图书等工作。菲拉托夫在阿尔及利亚的生活与工作因为有很好的保护机制,所以一直很平稳,从未引起外界的怀疑,直到1974年2月,他和美国中情局的特工取得联系,并在后来被招募,他的生活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菲拉托夫在被捕后招供说,他在1974年2月底不幸坠入了中情局不知的“甜蜜的陷阱”。原来,菲拉托夫有一天去阿尔及尔(Algiers)的一家书店,准备为大使馆购买一些阿尔及利亚民俗风情方面的书,熟料他在回程时,车行半路突然抛锚,他只得步行前往。
菲拉托夫正走着,突然,一辆小轿车在他身边轻轻刹住,一位穿着时尚,风姿绰约的长发女郎推开车门,站在他面前:
“先生我可以捎您一段路吗?”她主动说。
“可是,我并不认识您啊……” 菲拉托夫一时慌张,不知该怎么应对了。
时尚女郎莞尔一笑;“在阿尔及尔这样浪漫的城市,人们相互帮点小忙,又何必曾相识呢?”
菲拉托夫一时语塞,便笑了笑,坐进了长发女郎的汽车。
汽车开动了,他们攀谈起来。长发女郎告诉菲拉托夫,她是阿尔及尔本地人,她听说菲拉托夫是去书店买民俗风情类图书的,就说她有不少类似的书乐意向他推荐,她对菲拉托夫说,假如时间允许,不如到她家小坐,喝杯咖啡,菲拉托夫听罢,也不推辞,欣然同意,于是,长发女郎一脚油门,汽车朝阿尔及尔城的另一端飞驰而去。
原来长发女郎叫娜娜,年芳二十有二,是美国和北非人的混血,讲得一口漂亮的法语和英语。菲拉托夫在她家里果然便看到不少有趣的书,娜娜见他喜欢,便慷慨奉送两册,还给菲拉托夫端来浓香的咖啡……
两个星期之后,菲拉托夫开车去食品店购物,竟又遇见了美丽的长发女郎娜娜,她还没容得菲拉托夫多想,就主动过来与他打招呼,热情异常,还邀请他去家里,说她前不久刚好买到一本新书,菲拉托夫一定很感兴趣,再次邀请他去家中做客,顺便取走新书。
菲拉托夫这次毫不迟疑,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娜娜。
娜娜还像上次一样,煮好并端上了芬芳四溢的咖啡,又将一瓶白兰地放在桌上,接着又选了一张浪漫舞曲的唱片,放在唱机上。
音乐立即如咖啡的芳香一般,在屋中飘荡开来。娜娜走进里屋,换了一件天青色的真丝长裙,此刻,她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菲拉托夫心中也是旌旗摇荡,他们伴着咖啡、美酒和音乐,边饮边谈,兴之所至,他们竟情不自禁,相拥相吻,倾倒床上……
有一位美国人几天之后找到了菲拉托夫,他自我介绍说,他叫凯恩(Edward Kane),是中情局的人,公开身份是美国驻瑞士大使馆一秘。凯恩向菲拉托夫出示了几张他与娜娜的床笫激情照。菲拉托夫看罢,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中了奸计,被中情局勒索了,他心想,这个故事简直毫无悬念,就如电影情节在现实中重现,为啥自己眼睁睁地往火坑里跳呢?
菲拉托夫除了认栽和与美国人合作,别无选择,因为他知道,此事一旦被格鲁乌总部知道,他不仅会被召回莫斯科,而且回国后也不会有好结局,轻则撤职查办,重则送交军事法庭。
根据格鲁乌公开的档案资料显示,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在菲拉托夫在老挝服役期间,就试图想办法招募他,或者设计诱其上钩,但是未能成功。于是,他们一路从老挝跟踪追击,来到阿尔及尔,最终借助美人计得手。
美国作家巴伦(James Barron)在著作《克格勃的今天》(KGB Today)中说,菲拉托夫不是中情局设套上钩的,而是主动向美国人献殷勤。巴伦认为,菲拉托夫完全知道,投靠西方间谍机构风险巨大,但若想有效打击苏共情报机构,惟有此一招。但是,俄罗斯冷战研究学者确认为,巴伦的结论毫无依据,故不可信。
话说菲拉托夫在阿尔及尔,在那段时间内和美国间谍凯恩见面多达20多次,他向中情局提供了苏联驻阿尔及利亚使馆的工作计划、格鲁乌在阿尔及尔和法国的行动计划、苏联培训社会主义国家战士,进行游击战争和恐怖活动的技术装备数据。
1976年4月,菲拉托夫离任返回莫斯科前夕,中情局为他配置了新联络人,他们一起研究了菲拉托夫返回苏联后与海外联系的最佳方式:中情局一周两次从法拉克福用德语通过无线电台,向菲拉托夫发送加密指令,根据约定,他们的密码采取奇数和偶数的混合编写程序,以防被苏联情报机构破译。
中情局为了迷惑苏联情报机构,未等菲拉托夫回到莫斯科,就开始启动无线电密码发送,他们还要求菲拉托夫返回莫斯科之后,用加密国际信函与境外联系,在紧急时刻,可以和中情局人员在莫斯科“迪纳摩”(Динамо)地铁站见面。
1976年7月,中情局在菲拉托夫飞往莫斯科之前,向他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的间谍活动工具,其中包括6封国际信函、密写复写纸、使用说明书、密码簿、接收机以及备用电池、密写圆珠笔、照相机以及数个底片暗盒和立体声耳机等。
此外,美国人对他在金钱方面出手也挺阔绰,比如一次性奖励菲拉托夫10000阿尔及利亚第纳尔、40000卢布以及24枚皇家金币,每一枚价值5卢布。中情局还对菲拉托夫承诺,以后每个月支付的美元工资,都将存入为他在美国银行开的账号上,菲拉托夫可以随时支取。
菲拉托夫也没有让中情局失望,1976年8月,他返回莫斯科,立即开始着手效力于中情局的工作,他先后接到中情局从法拉克福发来的18条加密指令,其中多条曾被苏联情报机构截获并且破译。苏联解体后随着格鲁乌部分档案解密而公开,它们这样写道:
“应持续搜集工作方面的情报。最大程度地获取熟人和朋友的信任。去看他们的工作场地,请他们去家中或者餐厅聚餐。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获取平时很难获得的更多的情报。”
“我们对你所提供的情报甚为满意。谨向你致以谢意。遗憾的是,您至今尚未获得更加绝密的情报。我们所说的绝密情报,不仅仅是标注‘绝密’二字的文件。请谈谈你供职的机构的情况。它的职能何在?负责人是谁?有多少分支机构?”
“非常遗憾,您没有及时使用‘打火机’(微型照相机),它的有效期仅为一年,请尽快丢弃它,最好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将其投入江河的深水区。你将会通过秘密途径获取新设备。”
菲拉托夫接到指令后,便用密写国际信函一一答复,将苏联军事情报局格鲁乌的大量珍贵情报发送到西方。
菲拉托夫在生活也没有亏待自己,他瞒着妻子,用中情局给的酬金,买了一辆崭新的伏尔加轿车,还经常出入高档餐厅,所有这些都没有逃过克格勃无所不在的监视。1977年年初所发生的一件事,就更使得菲拉托夫的狐狸尾巴暴露无遗。
那时,克格勃反间机构的侦察员,在监视美国驻苏联使馆的时候,获得一个情报,中情局驻莫斯科工作站的特工,正在与潜伏在莫斯科的同谋曾经交换情报。克格勃便将侦察触角伸向早已登记入册的怀疑对象。
且说,1977年3月3月底,菲拉托夫收到了中情局密电,通知他秘密交换情报点,从代号“友谊”的地点,变为滨河街代号为“河流”的地点。6月24日,菲拉托夫根据指令前往“河流”取货,却一无所获。28日,他用加密国际信函通知境外中情局联系人,很快境外便回话说:“由于我们的人被跟踪,故未能前往河流送货。感谢你的通知。”
中情局特工还在境外具体指示说,在秘密转交胶卷的时候,务必谨慎小心,以防受损曝光。中情局保证未来提供新型相机。中情局还建议菲拉托夫购买苏联出产的“里加-130-2”(Рига-103-2)型号的半导体收音机,因为经他们测试,这种收音机的接收能力很强,适合菲拉托夫收听中情局的指令。此后,中情局再次向菲拉托夫提供破解境外指令和加密输出信号的方式。
就在中情局和菲拉托夫,紧锣密鼓地更换新的通讯设备之际,苏联克格勃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查出潜伏在美国使馆内的中情局工作站档案秘书克罗凯特,负责与莫斯科的间谍联络,而苏联一方的联系人正是菲拉托夫。
克格勃决定在菲拉托夫转交情报的时候,将其人赃并获。
1977年9月2日晚,就在菲拉托夫前往滨河街,向中情局特工克罗凯特及其夫人佩琪传递情报的时候,被克格勃悉数捕获。
不久,克罗凯特及其夫人佩琪被苏联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1978年7月10日,苏联高级法院军事法庭开庭审判菲拉托夫,主审官马罗夫上校,他根据苏联俄罗斯联邦刑法第64和78条,宣布菲拉托夫犯叛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枪决。但是,还未等执行,军事法庭不知何故又慈悲为怀,将死刑改为15年有期徒刑,免菲拉托夫一死,将其送往苏联389/35号监狱服刑。
1989年7月,菲拉托夫在监狱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时说:
“我在生活中豪赌一把,最后输个精光,我目前是在还债。”
有趣的是,菲拉托夫出狱后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讨说法,他对美国人说,他为中情局做事而锒铛入狱,美国应该补偿他的精神和物质损失,还有原来中情局为他在美国银行开的账号上所存的钱,他有权利取出来使用。
但美国人不是回避就是拖延不答复,最后在菲拉托夫紧逼之下,美国人冷冷地对他说,只有美国公民才有权获得补偿。
菲拉托夫从此无语。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