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958年,莫斯科的北京饭店投入使用。
尽管自1959年赫鲁晓夫最后一次访华之后,中苏友谊逐渐破裂。不过,这家斥巨资修建的饭店还是照常营业,迎来了不少声名显赫的贵宾,如法国电影明星、戛纳电影节大奖获得者弗莱迪,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及女儿斯维特兰娜,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女婿秋尔班诺夫,苏联影视歌三栖明星赖金,苏联话剧影视导演希尔温特,苏联诗人、演员和歌手、国家奖金获得者维索茨基,苏联著名歌手科布索恩,苏联著名冰球运动员、奥林匹克冠军、苏联功勋体育大师瓦西里耶夫,苏联冰球大师马尔采夫,阿根廷影视歌红星托雷斯,美国歌星和电影导演瑞德,法国著名戏剧家、默剧小丑马叟。
还有一些外国使节和政府代表团也曾在北京饭店下榻,莫斯科方面留存的档案特别提到,外国驻苏大使馆正式建馆之前,不少外国使节都会选择到北京饭店下榻。1980年,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但是美国还是有一些观众前来莫斯科观看比赛,他们就住在北京饭店。
据说,1949年在北京饭店改建开工之前,在这座建筑顶楼上架设了“1949”数字造型,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饭店之所以成为当时不少名流的首选,除了其修建豪华和装潢精美之外,饭店一楼的中餐厅也是吸引客人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饭店竣工前的1955年12月15日,莫斯科苏维埃执委会作出决定,在建成后的北京饭店开设中餐厅,并根据苏联和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在餐厅里增设咖啡服务。此前,莫斯科根本就没有中餐馆(除北京饭店之外,直到1980年代才开了一家名为“梅花”的中餐厅)。所以自北京饭店中餐厅开业之日起,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生意都很兴旺。
北京饭店竣工的见证人耶廖缅科老人说,北京饭店餐厅刚开张时,分中餐和西餐两厅。中餐厅装潢很豪华,墙上挂的字画是名家的真迹,墙裙、屏风和苏绣都是手工制作,花瓶和雕像均为艺术珍品,有些直至今日依旧保存于餐厅内。大厅里气势宏伟的酱紫色圆柱,都是实实在在的牛血漆料涂成。真皮火车座,宽宽的餐桌,8米高的天花板,可容纳两三百人进餐。大厅左侧是自助餐区,楼上还有员工食堂。档案显示,就餐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500人。除了硬件,北京饭店中餐厅的软件堪称一流,如饭店的乐队能演奏世界各个国家2000多首名曲,让曾经在此就餐的客人都觉得很尽兴。
北京饭店中餐厅首任厨师长是邦钦科。加盟北京饭店之前,邦钦科曾经是苏联政府专用船上的厨师,常年服务于苏联外交部长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他在美国学会制作中餐,并在北京饭店中餐厅大展才华,成为享誉莫斯科的中餐大师。
那些年,那些曾经下榻北京饭店的苏联政治人物、文化名流,世界外交、体育团队,很多都是冲着美味中餐来的。当然客人中也有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黑帮老大和地下百万富翁。那个时候,他们来到莫斯科,在北京饭店用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因此,那时的北京饭店不是周末才火爆,而是天天满座,需要月前定位,否则根本连中餐的味儿都闻不着。那时候,莫斯科的姑娘炫耀爱情,都以曾被邀请在北京饭店用餐而自豪。
根据莫斯科档案记载,北京饭店中餐厅1958年开业,火爆经营20余年,成千上万的苏联和外国宾客品尝了不少正宗的中式美食。1970年代末,两国交恶日甚,商品交流受阻,北京饭店的中国美食品种骤然减少。到1983年,中餐厅36个畅销热菜仅剩下13个,1985年后,北京饭店中餐厅的经营每况愈下。1989年北京饭店中餐厅改组,与中国组建了合资公司,名曰“北京在莫斯科”(Пекин в Москве),还招募了15名中国厨师,但是,此举依旧无法改善状况。莫斯科档案馆资料记载:“北京饭店中餐厅的菜品味道过于中国化,相比之前,对本地人既不可口,价格也不实惠,倒是二楼俄餐尚有回头客,经营较之中餐厅略好。”
我在苏联鞑靼作家米尔-海达洛夫的作品中,读到过回忆1980年代末北京饭店中餐厅的片段。他写道,1989年莫斯科与北京合办的北京饭店中餐厅,是莫斯科唯一的一家国营中餐厅,那时餐厅粉刷一新,隆重开张。当时餐厅分为三个厅,即屋顶按中国风格浓墨重彩绘制的“天安门厅”以及“华灯厅”和“北海厅”。三个厅可同时容纳450人进餐。米尔-海达洛夫最后说,北京饭店中餐厅菜肴精美,但必须提前订位。
我于1990年代初前往莫斯科公干。一天,我约朋友前去北京饭店中餐厅品菜,说实在的印象不佳。餐厅开门之前,门前已有人在排队,看年龄就知道他们是来怀旧的。看得出,那时一些老人对北京饭店还怀着美好印象。那天我们点了七八道菜,竟然苦等6个小时没有上齐,服务员一个劲儿地道对不起。同餐之友,一位没吃饱,另一位等菜等得睡着了。
苏联解体之后,中餐厅为广开财路,在大厅内又是歌舞演出,又是开赌耍钱,整得乌烟瘴气,但经营依旧不善,最后只能关张转产。
1997年,莫斯科市政府发布命令,北京饭店作为综合式酒店由俄罗斯接管,其所有权归莫斯科市国有资产局。北京饭店的中餐厅和合资企业“北京在莫斯科”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停业整顿。后来一楼餐厅经过重整开业,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家俄餐厅,名为“广播网络”。俄罗斯人很喜欢这家餐厅,不知是否与原来的中餐厅历史有关。如今莫斯科的中餐厅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而北京饭店中餐厅,依旧沉寂,没有重整山河之意。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