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一九四三年,苏联各地的战俘劳改营,出现人员大批死亡现象,概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二点五,引起苏联高层的不安。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在的一份报告中指承认,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一个劳改营,九万七千多名战俘,在一九四三年十月至十一月因病患和劳累死亡的人,将近一半以上。随后,各地劳改营纷纷报告,冬季战俘肺炎大流行,死亡率持续攀升。内务人民委员部赶忙采取了增加野战医院和医生的数量,同时在劳改营内建立医务室和诊所,提高战俘伙食标准等措施。
 
一九四一年,苏联战俘劳改营伙食标准为每人两千卡洛里,一九四六年春夏提升到每人三千二百卡洛里,食品种类主要有,面包、玉米糁子、大米、肉类、鱼类和蔬菜等。                                                                                                                                                 一九四六年苏联粮食歉收,农业集体化经济危机频现,不久引发全国性饥荒,全国的口粮下调,战俘劳改营也不例外。一九四六年秋季,劳改营不管战俘从事的劳动强度程度如何,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首先减缩了所有战俘的机动粮份额,接着又下调了基本口粮比例。至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苏联劳改营战俘伙食标准,从一九四六年春夏季的每人三千二百卡洛里,降至秋冬季的每人两千三百六十八卡洛里。
 
一九四七年初,苏联内务部致函苏联部长会议,承认截止六月,由于紧缩口粮,战俘营养不足,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伤病员康复日趋缓慢,严重影响了劳改营的生产进度。据内务部档案记载,一九四七年与一九四六年同期相比,劳改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了百分之一点四。苏联黑色金属部致函内务部部长克鲁格洛夫(Сергей Круглов),要求退回失去采矿能力的德国老弱病残战俘七千人。黑色金属部抱怨说,为战俘所供应的伙食和服装鞋帽,虽均由国家统一调配,但是拖延现象严重,配给亦不到位,最后导致冬季来临,战俘的棉衣棉鞋还未上身,出现患病者增多和死亡人数上升。那时,共有两万一千六百八十名德国战俘,在黑色金属矿场作业,但只有一万五千人尚可出工,其余六千六百八十人均患病卧床不起。
 
苏联内务部请求部长会议说,为保证战俘的健康和促进生产,减少病患和死亡,希望部长会议批准全国劳改营于一九四七年十月至一九四八年三月,重新实施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之前的伙食标准,假如不能长期维持此标准,至少应坚持到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再重新实施现行标准。其目的,是为确保战俘平稳渡过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寒冷的冬天。由此看出,至一九四七年,无论是战俘的组织管理机构苏联内务部,还是战俘劳动力使用机构——各部委的厂矿企业,都已无力负担战俘生活成本,国库也捉襟见肘,斯大林甚至想到,让战俘原所在国家,支付他们在苏联的生活费。再有,由于战俘劳改营生活缺乏保障,管理涣散,事故频发,战俘不满,群体抗议和消极怠工事件多发,导致劳改营战俘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进入五十年代后,苏联战俘劳改营基本上难以为继,深层原因还是国家经济负担过重。其实,苏联战俘劳改营的始作俑者贝利亚,在创营之初就遇到资金困难,后来要不是斯大林亲自批准动用国库储备,贝利亚的战俘劳改营计划,无论如何也无法启动(详见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苏联内务部零一五六号令)。一九五零年秋,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贝利亚,听取内务部部长克鲁格洛夫关于苏联战俘劳改营工作汇报,克鲁格洛夫告诉他,全苏战俘营支付给一个战俘劳改人员的费用,远高于苏联一个普通工人的费用,战俘工资也水涨船高,甚至高于国内普通工人。因此,全苏所有战俘劳改营均亏本,解决办法,除非延长战俘的工作时间和提高其薪酬。
 
根据俄方披露的资料显示,早在一九四五年七月四日,苏联部长会议就曾颁布八九二一号决议,拟中止国库给内务部各劳改营的财政拨款,令其自负盈亏,遭到了贝利亚的反对。由此可见,部长会议和内务部,在劳改营资金落实方面意见分歧。内务部长克鲁格洛夫也帮腔说,战俘劳改营的劳动虽然创造效益,可还得养活不干活的军官和卧床不起的伤病号,再说,劳改营也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挣钱,也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高效益。
 
一九四九年一月,苏联内务部正式宣布,关闭全苏战俘劳改营并开始遣返战俘。但是斯大林战俘虽然遣返了,将强制犯人为国家劳动,却要作为一项振兴国家经济的政策保留,所以,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苏联一直保持着一支庞大的罪犯劳动大军,据统计,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三年,每年的都有二百至二百五十万犯人被强制劳动。苏联的强劳体制派生了战俘劳改营,战俘劳改营虽然取缔,却又延生了苏联劳改制度。苏联解体后,这条劳改政治经济学生物链现象,引发了专家和学者的兴趣,俄罗斯有学者,至今依旧肯定斯大林战俘强劳政策。莫斯科学者利特维坚科指出,一九四一至一九四四年期间,战俘劳改营的产值为一百四十二亿卢布,相当于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四点九,一九四七年内务部投入的战俘成本为四十八亿卢布,而产出则为一百亿卢布。即使在衰落的一九四九年,战俘劳改营还创造了全国生产总量的百分之十,由此,专家认定,战俘劳改营,为苏联战时和战后经济做出过贡献。
 
战俘劳改营在斯大林军国主义经济背景下,在苏联气候及其恶劣的地域修筑铁路和公路,是前无古人之举,他们不仅完成了最艰苦的工程任务,还为苏联节省了巨额劳务成本。所以说,斯大林的战俘劳改营,开创了古拉格监狱“非正常经济生产模式”之先河,它的工作既高效而优质,也残忍而冷血,更漠视人的尊严和权利,即使是对一名战俘。
话题:



0

推荐

孙越

孙越

40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博客所有文字皆系原创,版权所有,如欲刊载,敬请留言。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