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5年06月19日 05:49

1900:夏夜北京枪声急

1900:夏夜北京枪声急   一八九五年,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急欲瓜分中国,其政策日渐明朗,中国政治、经济所受压迫,愈来愈重,被迫开辟商埠,输入鸦片,开设外国银行,洋人操纵金融,海关、矿山、交通管辖权,主权与尊严丧失殆尽,加之,赔款割地和强迫租借,列强在中国特权,愈来愈多,教会势力,逐渐扩大。一八九八年,全国大旱,饥馑遍地,江苏抢米,安徽掠盐,山东民教冲突激化,可谓民不聊生,积怨深重。一八八九年,山东爆发...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12日 06:50

外军战俘与苏联强劳体制(下篇)

外军战俘与苏联强劳体制(下篇)     从一九四三年,苏联各地的战俘劳改营,出现人员大批死亡现象,概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二点五,引起苏联高层的不安。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在的一份报告中指承认,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一个劳改营,九万七千多名战俘,在一九四三年十月至十一月因病患和劳累死亡的人,将近一半以上。随后,各地劳改营纷纷报告,冬季战俘肺炎大流行,死亡率持续攀升。内务人民委员部赶忙采取了增加野战医院和医生的数量,同时在劳改营...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03日 15:11

外军战俘与苏联强劳体制(上篇)

外军战俘与苏联强劳体制(上篇)     一九四五年五月,卫国战争结束,苏联收容了二百三十九 万德国战俘。同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地,九月结束战斗,将近60万日本关东军又成为苏军阶下囚。战后,苏联推行战俘强制劳动改造,将德日战俘,像本国的刑事犯和政治犯一样,送进古拉格群岛强制服苦役,并不仅仅是为了牵制他们做工,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将这些战俘的改造,纳入本国的“强制罪犯劳动改造体制” (以下简称“强劳”),这是斯大林集权...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31日 16:53

夜读巴别尔之终结篇:作家的好奇心与当权者的子弹

夜读巴别尔之终结篇:作家的好奇心与当权者的子弹     叶若夫入狱后,苏联计有一百五十万知识分子被捕,其中有一半人被枪决,斯大林的整肃运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叶若夫家的座上宾戈尔佐夫遭到被捕和枪毙,战斗机试飞员契卡洛夫也神秘地摔死,连妻子叶甫盖尼娅的前夫,也被处以极刑。 叶若夫遭到清洗之前,巴别尔有一次问他:“假如我被逮捕审讯,该怎么办?” 叶若夫说:“你就死扛,什么也不承认。内务部警察一点辙都没有。”天真的巴别尔信以为真,后来他被捕入狱,在审...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28日 15:12

夜读巴别尔之五:斯大林与红发天使

夜读巴别尔之五:斯大林与红发天使     最近几年,俄罗斯公开了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审讯巴别尔的记录。巴别尔在法庭上说,他在三十年代的最后几年,一直埋头新书的写作,并在1938年底完成了书稿,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从事间谍行为,最后,他还请求法庭给他时间,让他将新书写完。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Илья Эренбург)曾到狱中探望过巴别尔,问他道:“你为何要接近叶若夫夫妇,用生命为代价去冒险,跟死亡做游戏呢?”巴别尔莞尔道:“我只想解开一...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26日 13:52

夜读巴别尔之四:靠不住的政治靠山

夜读巴别尔之四:靠不住的政治靠山                    巴别尔的政治靠山:苏联秘密警察头子叶若夫     那个年代,侨居海外的苏俄作家,遇到生存问题的,并不止巴别尔一个。 再说,一九二八年十月,巴别尔在巴黎打点好行李,告别妻儿,并未立即返回苏联,而是要转道意大利,去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即说服高尔基返回苏联。那时,高尔基正住在意大利的卡碧岛,巴别尔的到来,无疑使高尔基很是高兴,高尔基流亡在外,但他囊中羞涩,西方停止出版他的作品,生活过...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25日 08:27

夜读巴别尔之三:伟大作家的致命桃花运

夜读巴别尔之三:伟大作家的致命桃花运                                             与巴别尔同居数载的舞蹈演员卡舍琳娜                                  巴别尔在柏林邂逅,至死不忘的尤物叶甫盖尼娅     巴别尔蜚声文坛之后,于一九二六年移居莫斯科,也开始享受苏联知名作家的待遇,相关机构在市中心分给他一套很漂亮的住房,供他和他的妻子格隆范居住。那段时间,格隆范沉迷于美术创作,巴别尔却有了婚外情,他迷上了年轻貌美的舞蹈演员卡舍林娜...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23日 05:07

夜读巴别尔之二:是作家也是秘密警察

夜读巴别尔之二:是作家也是秘密警察     年轻的巴别尔很快投身革命,他被布尔什维克接纳为“契卡”成员,所谓“契卡”,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的简称。巴别尔同时代人回忆说,他加入组织后,显得很兴奋,他说,他终于可以通过参与这个新生政权,洞悉发生在俄国的一切:生与死、欢乐与痛苦、爱情与性。巴别尔几乎参加了“契卡”所有大规模活动,特别是,他参与了布尔什维克“征粮队”(Продовольст...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22日 06:42

夜读巴别尔之一:私奔的故事

夜读巴别尔之一:私奔的故事   一九八二年深秋,学校后园的草已经泛黄,我和文学课导师,苏联文学翻译家石枕川先生,沿着一块块翻耕过的农田散步,石教授第一次提及苏联作家巴别尔(Исаак Бабель)和他的代表作《骑兵军》(Конармия)。那时候,中国所谓主流苏联文学翻译家们,没人熟悉巴别尔和他的《骑兵军》,更不会翻译他的作品。可石教授对巴别尔评价很高,那时,洛阳外语学院的图书馆里没有《骑兵军》原著,所以,听石教授不仅口述巴...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09日 07:12

苏联情歌《喀秋莎》:缘何成为红场阅兵式指定歌曲?

苏联情歌《喀秋莎》:缘何成为红场阅兵式指定歌曲?   2015年5月4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伴着军乐,用俄文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Катюша»),正步走过红场。现场俄罗斯观众边拍照,边欢呼,喝彩,有人甚至动情流泪。中国军人在红场放歌《喀秋莎》,拨动了俄国人的心弦,只因为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苏联歌曲,而是一首有着特殊由来的情歌,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军旅情歌。由于《喀秋莎》具有了超乎音乐生活之外的特殊意义,苏联时期,便具有...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08日 22:24

登金宝山,谒邓丽君墓

登金宝山,谒邓丽君墓

邓丽君的歌声伴随了我们的青春,早春三月,我从台北驱车近百余公里,登临金宝山,在邓丽君仙逝二十年之际,谒拜邓墓,追忆我们的青春岁月。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13日 06:04

卫国战争:红军为何首战失利?

卫国战争:红军为何首战失利?     2003年春季,原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俄罗斯英雄协会主席瓦连尼科夫大将(Валентин Варенников),邀请我去参加5月9日红场上的伟大卫国战争阅兵式,后来得知,原来他是想借邀看阅兵之机,请我主持翻译他的多卷本回忆录《一去不返》(Неповторимое)(此书我于2005年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节译出版,易名为《人战争梦想》)。   2005年,瓦连尼科夫大将,又邀我参加了莫斯科和周...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08日 06:18

苏日虐俘之争的历史回声

苏日虐俘之争的历史回声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8月8日晚, 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宣布从次日起对日本宣战, 8月9日,苏联红军发动八月风暴行动,150万大军在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北方四岛和南库页岛与日军作战,战斗重点地区为日军占领的中国满洲(东北地区)。当地关东军主要兵力约计120万,苏军突击迅猛,日军不抵,8万多人被歼灭,64万人被俘,天皇于8月14日被迫宣告投降。   1...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05日 09:31

清明断想:死亡的恐惧缘自无知

清明断想:死亡的恐惧缘自无知         有位思想家说过:人一出生,就有一箭朝他射去,刚好在他死的时刻射中他。你是我们同学里第一个走向死亡的,你真的死了,方式令人难以置信。我们都会死去,因为这个世界里确实有死亡这回事。我们还是婴孩的时候,伴随着第一声哭喊,我们的脑细胞便开始衰亡,这个过程伴随人的一生。死亡,它隐藏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关头。它对无神论者来说是最后的无奈,而对基督徒来说,却是新旧时代的分界,是新生命的开始。   1 ...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01日 07:29

东北沦丧前的最后一战

东北沦丧前的最后一战         1900年8月4日,东北重镇瑷珲城失守,清军一路退却至嫩江、齐齐哈尔地区,后清军渡过讷莫尔河。时逢雨季,河水猛涨,军队与难民争渡,哭号连天,惨不忍睹。黑龙江大将军行营营务处总理程德全那时已看清局势,清军衰落,无力抵抗,唯与俄军议和一条路,可拯救败军与难民免遭涂炭。     8月19日至22日,程德全奉寿山之命,多次在讷莫尔河畔,与连年科卡姆弗少将相见并求情,望俄军停止进攻,以疏散城中百姓,但均遭到俄...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7日 10:43

清军腐败痛失瑷珲城(下篇)

清军腐败痛失瑷珲城(下篇)     1900年8月4日,中国东北边陲要塞瑷珲城被俄军攻陷。黑龙江副统领凤翔率残部与增援部队和齐齐哈尔义和团汇合,与追击到北二龙屯的俄军交火,打响了匡安岭阻击战。中俄军队交手第一回合,俄军失利,骑兵和火炮均陷入泥潭,被清军和义和团四面合围,一顿痛击。   8月7日,第一尼布楚团的几个骑兵队分队和后贝加尔炮兵部队占领了清军对面的小山梁,山下俄军其他分队重整旗鼓,进攻匡安岭上的清军。俄军两门马炮开始轰击,炮...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4日 15:20

朱可夫元帅:白天信马列,夜里拜上帝

朱可夫元帅:白天信马列,夜里拜上帝           我住在莫斯科西北区,地址是,英雄潘菲洛夫大街17号楼。房东说,我家楼下的这条街,通往沃洛科拉姆斯克,1941年11月,潘菲洛夫的近卫步兵第8师,曾走过这条街大,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与逼近莫斯科的德国机械化部队,进行了殊死战斗,最终,全师牺牲。这条街的尽头,还有一座开放式墓园,里面英雄墙上镌刻着潘菲洛夫第8师阵亡官兵的名字,墓园中心摆放着一门小炮,据说潘菲洛夫用它,击毁过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坦克。墓园...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4日 09:17

清军腐败痛失瑷珲城(上篇)

清军腐败痛失瑷珲城(上篇)   20世纪初,瑷珲已经成为黑龙江沿岸最大的市镇,号称“居民四万,商家三千”。瑷珲分内外城,内城是副都统衙门和官邸,外城为商业区、驻军军营和民宅。瑷珲的军事部署,大致可分为北营、南营、船库、军教场等。南北营所驻扎的均为清军正规部队;船库设在黑龙江江边,为清军水师营泊船之处;军教场为军人操演场所。 1900年8月2日,黑河屯失守。此时的瑷珲城,也接到黑河屯失守、俄军主力正从黑河卡伦山扑来的消息。此前,根据瑷...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15日 14:57

苏联女英雄卓娅之死(下篇,未删节版)

苏联女英雄卓娅之死(下篇,未删节版)     破坏马厩还是火烧民房?   1941年10月,根据莫斯科市委指示,卓娅和2000多名“志愿者”奉命在莫斯科“竞技场”(Колизей)电影院里集中。   卓娅所在游击队的番号是9903,他们奉命深入敌后,拟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侦察,其二是破袭。实际上,9903部队本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军人组成,但是1941年秋,德军进攻势头很强,推进迅速,直逼莫斯科城下,上级决定把专业军人留作第二梯队使用,而将毫无战斗经验...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15日 12:18

苏联女英雄卓娅之死(上篇,未删节版)

苏联女英雄卓娅之死(上篇,未删节版)     1952年,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传记体中篇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Повесть о Зое и Шуре)。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是著名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Зоя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而小说的作者,正是卓娅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Любовь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1900-1978)。   卓娅生前是苏军西部方面军司令部所属破袭侦察小组成员,1941年11月29日,她在执行破袭任务的时...
阅读全文>>